本篇文章954字,读完约2分钟
青花瓷最先出现的是唐朝,诞生的最初原因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衰弱,其他瓷器发展太快,唐三彩瓷的制作也逐渐衰退,另外由于当时王朝推翻之乱,唐三彩逐渐消失在人们眼中,其技艺也消失了。 后世为了再现唐三彩,在黄冶窑用三彩的原料烧制,不料却是阴差阳错,因各种原因烧制的瓷器不是三彩,而是青花瓷。 当时青花瓷的优势是,白瓷、釉上挂钴蓝,烧制温度为摄氏1300度。 当时的人们发现,这样的瓷器不亚于唐三彩,或者经过数百甚至数千次的烧制,无法烧制三彩瓷器,于是将青花瓷视为唐三彩的延续。
早期青花瓷并未顺利快速发展,反而走向了衰退。 据主编介绍,1957年,在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塔基出土了青花碗碎片13枚。 这座塔的塔砖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年); 另一个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肯德基,出土了青花碗腹部的碎片。 这些碎片的胎质有粗的也有细的。 纹饰有菊纹、圆纹、弦纹、线纹等。 青花发色前的地方深、发黑,但与唐代青花瓷未见持续关系。 逐渐成熟的青花瓷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代青花瓷从配方制作到造型纹饰,都非常成熟精致。 纹饰上的优势是构图丰富,层次多,不混乱。 笔法在一点上多见,流畅有力; 渲染起来又粗又冷静。 主题图案的素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 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 植物中常见的有牡丹、莲、兰、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 诗文很少见。
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从鼎盛走向衰败。 明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迅速发展的高峰期,当时以制作精美物品而闻名; 康熙时用五颜六色的青花使青花瓷迅速发展到高峰; 清干隆以后,由于粉彩瓷的迅速发展,逐渐走向衰退,在清末(光绪)一度中兴,但最终没能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窑器制作严谨、精巧; 窑器自由洒脱,画面描写性强。 从明末期开始,青花绘画一点一点地吸取了中国画绘画技法的要素。 下面的照片是小编幸运地看到的大明宣德青花碗碟组。
这个青花瓷器开放、斜腹、轮足、造型匀称、沉稳、外壳牢固、釉面明亮湿润,盘内描绘出西湖一样的美景。 亭楼阁、殿斋堂室、底宅居酒屋、渔船,心满意足,良辰美景跃然柜内,盘内四周祥云回纹,笔意细腻,绘画齐全的底部族有法语知识,因此17世纪传入法国时被复制下来。
标题:“2021年精品推荐:龙凤瓷盘”
地址:http://www.rgmgy.com//rmjd/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