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8字,读完约3分钟
陈少平,1961年出生,广东省露阳人。 从小继承家传,在40多年间持续创作。 努力实践写生,以自然为师。 多亏了许多国画大师的指导。 山水、花鸟都有涉猎,特别是在新岭南画技法和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被誉为新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 现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央视书画院画家、中华卫视艺术风采扶轮组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揭阳美协副会长。
欣赏作品: [/s2/]
中国文化意识中,由自然山、石、木、溪、云、亭、桥等构成的各种场面,都表现为山水而非风景。 风景具体、当地,可以清晰地表现出风景的地理特征和植被的物种特征; 因为,对风景的认识是以风景自身的真实和人类视觉的真实为前提的。 山水不是这样的。 它从认识自然景色的本质特征出发。 山呈土石质、刚性、阳性,水呈流动性、柔软性、阴性。 然后,通过山、水,确立了与物质的基本属性——阴、阳、乃至其宇宙的根本法则道的联系。 这样的山水认识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概括、写意、主观重建,表现自然的精神意大利状态。 山水升上山水后,山水不再是人们的客体,而是被人们所认识和感受的第二自然——山水也许没有囊括自然山水所有纤细庞杂的形象,但它一定传达出了其山水的风神和意境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山水不是风景的自然描绘,而是具有鲜明的图形特征。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把山水变成山水的过程中,我们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墨、颜料和纸、绢等,而不是照相机。 通过这个转写生成的作品是绘画,不是照片。 如果说照片是将自然风景的细节一个个再现出来的现实风景的话,那么绘画就表现出了表现自然本质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山水。 画家的审美观、他所用工具的材质和技法的表现等都渗透到了这幅山水中,所谓作品的时代性和个性也由此而生。
作为创作主体的我们,生活在与古代山水画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也大不相同。 重要的是,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和古人已经大不相同了。 古代人们在山水中认识到哲学的精神性。 所谓圣人包括道映物,山水以形画媚道,意味着山水是作为道的承载者出现的,山水是用来卧游和送兴的。 山水对我们来说,呈现出城市人民亲近自然山水而一体化的人文情怀。 在第二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大展上,有许多作品从身边极其普通的角落进行描绘,表现出那小小的风物带给作者的微妙的心理体验。 这种体验固定下来为画面上的山水,其普通的角落也因其人性的光辉而熠熠生辉,风物因此而具有亲近感。 我们沐浴在自然的温暖中。 自然山水是可触摸的草叶,带着升起的清泉,我们心情愉快地接近了自然。
标题:“艺术家陈少平献礼建党一百周年书画展”
地址:http://www.rgmgy.com//rmjd/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