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72字,读完约5分钟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南大学看红装苏裹实践团以“传承红色,赋能思政”为主题,以“旅教融合,寓教于旅”为核心亮点,旨在利用全媒体创造性提出开发红色思政教育和教学新模式,构建红色资源+思政课程的育人体系。   

近日,团队成员深入江苏各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吴越文化中找寻中国共产党百载征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实地走访苏州、南京、无锡、淮安等地的红色纪念馆和名人故居,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探寻江苏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传承红色记忆,赓续精神瑰宝。

01项目背景

领导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而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江苏省内红色资源数量众多,现存革命历史遗址、故居、纪念馆等多达一千七百余处。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善于运用红色资源,滋养大学生的思想。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当中,有助于红色资源发挥更大价值,促进大学思政教育的体系化发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红色之旅,团队早在4月下旬就完成了成员招募。实践团队由吴健雄学院团委书记刘欢欢老师组织并给予指导,最终,6名同学参与到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包括一名南京同学和一名淮安同学。

02 实践过程

线上调查:

为了了解江苏红色资源现状以及高校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情况,团队首先在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群体中发布调查问卷,目前已收获百余份问卷,获得大量数据。针对这些现有的数据,成员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初步了解了公众对江苏红色资源的认知现状。

图为部分问卷调研数据。肖立勇 张弘毅 供图

实地调研:

在淮安,团队成员有幸对淮安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女士进行采访。

馆长介绍,周恩来纪念馆致力于强化思政基地建设,纪念馆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策划了“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大学生研学之旅。此外,纪念馆还首创开通了“周恩来纪念馆”学习强国号和“大鸾腾飞的地方”官方抖音号等新媒体账号。

谈及保护和展示恩来精神及红色历史方面,周恩来纪念馆面临的主要挑战时,馆长表示,“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工作如何有新气象新作为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向成员详细介绍了馆内在文物保护、展览创新、红色研究以及社会教育方面的应对策略。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祁素娟馆长。周诺一 供图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对无锡的无锡博物院,南京的雨花台和梅庵,苏州的苏州革命纪念馆、独立党支部旧址、苏州南社纪念馆、章太炎故居等一系列红色资源进行实地调研,观察记录红色资源开发方式与情况,采访当地游客,深入获取江苏红色资源的一手资料。

团队成员认为,实地调查的方式能更直观地呈现红色资源的现状与开发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发现了江苏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中国南社纪念馆本身建设在南社的旧址之上,不仅历史底蕴深沉,而且保存完好。但它与苏州革命博物馆相比,通勤较为不便,远离地铁站,参观人数较少。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国南社纪念馆。张弘毅 供图

为了解本土红色资源在当地高校思政课堂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实践团成员前往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对校内学生进行采访,借此直观认识本地红色资源的开发情况。实践团成员们好奇当地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这些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成员们同样好奇,在大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政课程是怎样与当地红色资源相互作用的。

通过实地采访,成员们了解到,江苏大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本土红色资源,但是很少有学生能深入了解这些红色故事。本地高校也会有意识地将红色资源带入思政课堂,这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红色资源,而不是止于“听说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受访者在谈及更好地认识红色资源时,都认为“多看”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多看,就是多看吧。这也算是接触这些红色历史的直观形式吧。”一位受访的苏大同学表示。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苏大同学。敖琦 供图

03 结果讨论

针对红色资源开发缺少地方特色,思政课堂难以灵活运用当地红色资源等问题,实践团的成员们展开讨论,决定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平台加强宣传,并向多处媒体平台进行投稿。

与此同时,成员们向红色人物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咨询,整理得到有助于青年理解红色资源的名著书单,在校内向同学们进行推荐,通过书本与红色遗迹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增进同学们对江苏当地红色资源的认识。

红色地名,讲述历史,传承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展开的当下,探寻这些红色地名的前世今生,可以帮助青年们不断汲取精神养分,牢记初心使命,锤炼品格意志,激发出继续前行的时代担当和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追寻伟人的足迹,接过奋斗的接力棒……革命文物不灭的红色信仰之光,恒久闪耀。

作者:张弘毅 周诺一


标题:“传承红色赋能思政,以我脚步体悟光辉”——六名大学生踏足江苏多地的红色资源调研

地址:http://www.rgmgy.com//rmjj/4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