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牛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和坚守者

------基建老兵聂进良

 深圳基建工程兵 2025年04月13日广东

编辑:张曦海

聂进良,一位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他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责任与使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生华章。

红色基因铸就坚毅品格

聂进良出生于一个充满红色底蕴的家庭,父亲聂兴球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革命战士。1947 年 11 月,聂兴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纵 6 师 18 团 2 营机炮连,随后在山东莱阳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浙江福建等数十个战斗中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淬炼着自己的革命意志。1953 年 3 月,他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参与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等战斗,担任排长、副指导员等职务。1958 年 7 月底回国后,聂兴球进入武威步校学习,毕业后在天津 66 军 196 师 586 团 1 营红三连任指导员,1964 年转业到贵州省石阡县。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聂进良从小就受到红色思想的熏陶,心中早早种下了爱国与奉献的种子。1979 年 7 月,聂进良高中毕业,同年 11 月,他毅然投身军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00313 部队(基本建设工程兵 31 支队 303 团)。在新兵营训练结束时,因其出色的表现,被挑选到驻地在湖北省襄阳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00319 部队(基建工程兵 31 支队)师司令部警通中队担任公务员,随后在 1980 年 6 月又调到司令部通信科担任译电员。在部队期间,聂进良勤奋努力,多次受到 31 支队师部司令部嘉奖和部队首长的表扬,并于 1982 年 6 月 21 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军这座大熔炉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与成长。

投身深圳建设,见证城市崛起

1983 年,对于聂进良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随部队来到了深圳。彼时的深圳,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两万基建工程兵的到来,犹如星星之火,即将在这片土地上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聂进良清楚地记得,3 月中旬,他从湖北襄阳 31 支队师机关出发,乘坐军列到达深圳竹子林部队基地。刚到深圳,他们就遭遇了 1983 年 9 月 9 日的特大最强台风,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击退这群英勇的战士,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建设深圳的决心。

 

 

9 月 15 日,随着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聂进良随两万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转业到深圳。9 月底,年富力强、精明能干的他被分配到深圳市二轻局进出口部从事外贸工作。外贸业务涉及广泛,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灵活应对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面对全新的领域,聂进良没有丝毫退缩,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一头扎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白天,他跟着前辈们跑业务,仔细观察、虚心请教;夜晚,当城市渐渐安静下来,他还在台灯下研读各类外贸书籍。就这样,通过不懈的努力,在 20 多年的外贸工作中,他先后为国家创外汇一千多万美元,连年被本单位或市国资委的集体企业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由于工作出色,聂进良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信任,开始挑起管理本单位创办的中外合资服装厂的重担。在管理服装厂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对服装厂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使服装厂的效益逐年提升。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与同事们一起创办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这家高科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同时,聂进良还参与到本单位在惠州投资近亿元的高标准生态康养度假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深圳建设的岁月里,聂进良亲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他亲眼看见了深圳第一栋高楼 —— 深圳电子大厦的拔地而起,那是深圳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重要标志;他见证了代表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发展象征的国贸大厦超高层建筑破土而出,以 “三天一层楼” 的速度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他参与了主干道深南大道从土路变成柏油路的蜕变过程,看着这条城市的主动脉逐渐变得宽阔平坦,承载着深圳的梦想与希望;他还见证了科学馆、大剧院、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陆续落成,这些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深圳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让深圳逐渐从一个边陲小镇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聂进良,无疑是深圳翻天覆地变化的建设者和见证者。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拓荒牛精神

深圳基建工程兵所展现出的 “拓荒牛” 精神,深深烙印在聂进良的心中。这种精神,不仅是他个人奋斗的动力源泉,更是他一生想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多年来,聂进良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采访、收集、整理拓荒牛精神事迹和奋斗故事的工作中,致力于编辑军史并组织各种活动。

 

他曾担任《深圳特区的拓荒者》一书执行主编,为了收集 31 支队的大量史料,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走访当年的老兵,翻阅尘封的档案,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故事,他都认真记录、仔细核实。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困难,有些老兵年事已高,记忆模糊,有些档案资料缺失不全,但他从未放弃。正是凭借着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成功出版了《深圳特区的拓荒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2017 年 1 月 13 日,在深圳华为总部,聂进良参与了对任正非基建工程兵战友的采访。当时,他们带着当年出版的《基建工程兵报》报道任正非事迹及照片送给任总,任总微笑着请他们保存。在近三小时的交谈中,任正非谈论最多的就是 “精神” 二字。他谈到华为向外国学习,学习英国的管理制度、美国的创新、日本的精益、德国的规范。这次采访让聂进良深刻认识到,拓荒牛精神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不断开拓进取。

聂进良还积极参与了纪录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的摄制工作。从前期的策划筹备,到拍摄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再到后期的剪辑制作,他都亲力亲为。为了获取最真实、最生动的素材,他跟随摄制组深入到当年基建工程兵战斗过的地方,采访那些曾经的建设者。在拍摄过程中,他经常被老兵们讲述的故事所感动,眼中闪烁着泪花。他深知,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拓荒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最终,纪录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成功播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基建工程兵为深圳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013 年 3 月 20 日,聂进良代表基建工程兵 31 支队到北京总政宾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回忆史料编辑工作会议。在会议上,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深入交流,分享自己在收集史料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为推动全国基建工程兵回忆史料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8 年 9 月 21 日,由聂进良参与策划组织的 “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暨纪念基建工程兵驻深部队集体转业 35 周年《军歌嘹亮》” 演唱会盛大举行。为了这场演唱会,聂进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从节目的筛选编排,到场地的布置安排,再到人员的组织协调,每一个环节他都精心策划、严格把关。演唱会当天,基建工程兵老兵和家属子女 8000 多人齐聚一堂,共同观看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当熟悉的军歌响起,老兵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场演唱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反响热烈,成为深圳基建工程兵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盛会,也让拓荒牛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建设纪念设施,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聂进良深知,建设纪念设施对于铭记历史、传承拓荒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建议、策划、联络建设纪念设施,并参与了多位基建工程兵雕塑安放工作。

 

2017 年,泰康集团在惠州市罗浮山投资打造了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纪念园,用以安放基建工程兵雕塑。聂进良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为纪念园的建设出谋划策。2018 年 5 月,王进禄雕塑铜像在纪念园顺利安放。王进禄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英雄,他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先后担任空军郑州基地工程机务部师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 31 支队支队长(师长)等职。1982 年,他作为支队长奉命率领部队开赴深圳集体转业参加特区建设,然而,由于连续超负荷工作,他因公牺牲,成为基建工程兵组建十八年间唯一因公牺牲的师以上领导干部。王进禄同志雕像地树立,承载着人们对他的深深缅怀和崇高敬仰,成为一种象征精神或理念的独特文化符号,也使罗浮山基建工程兵纪念园增添了一位重要的英雄领头人物。在王进禄雕塑安放的过程中,聂进良全程参与,从雕塑的设计、制作,到运输、安装,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监督,确保雕塑能够完美地呈现出王进禄的英雄形象和精神风貌。

2020 年 9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核燃料(铀矿提炼之父)功臣王明健科学家雕塑铜像在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纪念园安放。王明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 25 支队高级工程师,他发明了从铀矿石中提取重铀酸铵(黄饼)的方法,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铀水冶厂并任厂长,为第一颗原子弹提前成功爆炸解决了原料问题,曾两次被载入两弹一艇人物谱史册。王明健同志雕塑的落成,是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成为全国 50 万基建工程兵、12 个行业精神家园的开端,让基建工程兵的历史得以重现,也让这个兵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在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全面地汇集。为了确保王明健雕塑的顺利安放,聂进良四处奔走,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协调各方资源。他深入了解王明健的生平事迹,与雕塑家反复沟通,力求将王明健的精神特质通过雕塑完美地展现出来。在安放仪式上,聂进良看着庄严的雕塑,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英雄的事迹和精神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2021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主任(司令员、正大军区级)开国少将李人林的雕塑铜像在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纪念园落成。李人林将军戎马一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英勇善战,取得的赫赫战功已载入史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时期,他在创建基本建设工程兵兵种等方面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精神,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李人林将军的肖像雕塑树立,意味着安放在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中的基建工程兵迎来了他们的“领头雁”。聂进良为李人林将军雕塑的落成付出了大量心血,从筹备到落成,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专注。他积极参与雕塑的设计讨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雕塑能够准确地展现出李人林将军的威严和风范。在落成仪式上,聂进良看着李人林将军的雕塑,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他深知,这座雕塑不仅是对李人林将军个人的纪念,更是对整个基建工程兵群体的致敬。

2023 年 7 月,基建工程兵副主任(副司令员、副大军区级)开国少将朱光将军雕塑铜像在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纪念园安放。朱光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国防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朱光将军铜像揭幕,揭开了一座跨世纪全面展示我国建党、建军、建国的光荣丰碑。聂进良同样积极参与了朱光将军雕塑安放的各项工作,他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安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揭幕仪式上,聂进良看着朱光将军的铜像,心中充满了自豪,他为能够参与到这些英雄雕塑的安放工作中而感到无比荣幸,他知道,这些雕塑将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此外,聂进良还于 2017 年全程参与策划了在深圳市笔架山公园安放的 “基建工程兵之歌” 雕塑铜像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基建工程兵之歌” 雕塑铜像的安放,为深圳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基建工程兵的历史和贡献。

捐赠史料,丰富军事博物馆馆藏

 

国家要求,在 2027 年 8 月 1 日建军 100 周年前,各省市都要建立完善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理事、会员部副部长的聂进良意识到,为各省市军事博物馆提供史料具有多重重要意义。拓荒牛精神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时代价值,它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前行。而通过捐赠基建工程兵书籍等军事历史资料给各省军事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这支队伍,让他们能快速、准确地掌握基建工程兵这支队伍在各省进行的国防建设、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信息,起到梳理的作用;同时,也为各军事博物馆提供了研究和宣传基建工程兵这支队伍的素材资料,让人们不能忘却这支部队在各时期各省的分布情况;此外,有了这样的联系沟通渠道,今后出版发行的基建工程兵的书籍将继续提供给各省军事博物馆,使这支队伍在各军事博物馆的历史书籍资料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完善。最重要的是,当广大人民群众去各军事博物馆参观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建工程兵这支队伍,宣传这支队伍,铭记这支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 的光荣部队在各省所做的重大贡献。

聂进良退休不褪色,依然展现着军人的爱国情怀。他积极传播和弘扬拓荒牛精神,为各省市革命军事博物馆填补历史空白,丰富馆藏内容,坚定弘扬红色文化和拓荒牛精神。他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军人的自觉性,及时向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黄干达会长做了汇报,并提出向各省市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基建工程兵史料的想法,得到了黄会长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

说干就干,吃苦耐劳、肯干实干的聂进良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他以基建工程兵的视角,收集翔实的史料。他再次翻阅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资料,走访当年的战友,挖掘那些被遗忘的故事和细节。每一份史料,他都仔细甄别、整理,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他通过各种渠道和网络手段,联系到了各省军区的军博筹备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地址电话,进行沟通交流。在电话中,他热情地介绍深圳这支部队、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以及基建工程兵书籍和文章史料,耐心地说明捐赠的想法、目的和意义。有时候,为了联系上一个负责人,他要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电话;有时候,面对对方的疑虑和不解,他要反复解释,直到对方理解和支持。 到 2025 年 3 月中旬,聂进良以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的名义,将基建工程兵有关的文章资料发给全国各军事博物馆,并将书籍史料全部邮寄捐赠到了 29 个省的革命军事博物馆和陆军革命军事博物馆。并且各省市革命军事博物馆现已陆陆续续将《捐赠证书》寄回到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这些证书,不仅仅是对聂进良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他所代表的深圳基建工程兵群体的敬意。

 

在同各省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交流沟通中,聂进良得知有些革命军事博物馆还不知道基建工程兵情况。忠于党的事业、善于收集史料的他,主动将近几年基建工程兵各支队(师)出版的基建工程兵有关书籍和基建工程兵国防建设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关文章,并分别直接寄到有关省革命军事博物馆。他委托在辽宁鞍山工作生活的原基建工程兵一支队任伯俊战友,将《光辉的历程》一书(此书叙述了原基建工程兵一支队 1966 年 8 月 1 日在四川江油成立,承担了长钢及鞍钢等全国各地的国家重大项目历史背景),捐赠寄给了四川革命军事博物馆。他还向辽宁省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了基建工程兵在辽宁参与建设的相关史料,包括当年部队建设鞍钢等项目的珍贵照片、文件资料等,让辽宁的军事博物馆能更全面地展现基建工程兵在当地的奋斗历程。这些捐赠的史料,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基建工程兵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此外,聂进良还积极与广西、云南、四川等曾经有基建工程兵驻军的省份联系,捐赠史料的同时,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帮助这些省份的军事博物馆更好地筹备和展示基建工程兵的相关内容。在与广西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交流中,他详细讲述了基建工程兵在广西参与国防建设的故事,为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他的热情和专业,赢得了各地军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捐赠过程中,聂进良深刻感受到,人们对于基建工程兵的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敬意。每一次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交流,每一次收到《捐赠证书》,都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传播拓荒牛精神的信念。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军事博物馆的历史空白,更是为了让后代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基建工程兵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 的精神。

如今,聂进良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然活跃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拓荒牛精神的道路上。他经常受邀到学校、社区、企业等地,为人们讲述深圳基建工程兵的故事。在学校的讲台上,他看着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敬佩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用生动的语言,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娓娓道来,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社区的活动中,他与居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发了大家对城市发展和奋斗精神的深入思考;在企业的培训中,他鼓励年轻的员工们发扬拓荒牛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聂进良,这位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他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拓荒牛,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拓荒牛精神的道路上,不断耕耘,默默奉献……

 

责任编辑:杨柳清

 

编  审:张修寅

 

发稿:深圳市泰之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标题:拓荒牛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和坚守者

地址:http://www.rgmgy.com//rmjj/45460.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