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15字,读完约9分钟

立德树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要从多个层面、多方面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设。美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的使命也是必需的。本文从“美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根据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阐述“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近年来,南昌师范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建立了以学生素质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的美育课程体系,并逐步创建了一批高校的美育精品课程。学校依托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等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人才。课程思政是一种以“三全育人”为指导的崭新教育术语,它可以让其他学科的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驾齐驱,在课堂内外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三全育人”的思想要以宏观的政策为导向,以微观的实践为依据,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有关制度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形成“教育管理者”“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学生”的“四位一体”格局,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建设。

美育是自我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对美的发掘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精神素养。当前高校以美育促德育,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二是对审美能力进行教育,使学生具有鉴别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门学科融合的具体体现,以学科课程为指导,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全方位地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作用。近几年,我国理论界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而在高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有关专家强调,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意义。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具有教育作用。只要有教师,就有责任对人民进行教育。在“三全育人”的指引下,学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形成全面的教育观念,使其他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齐头并进。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宝贵人才。

坚持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学科共同发挥其功能,整合思政要素,增强其效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融入专业课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要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

兼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必须在各层次上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走在同一条道路上,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在办学目标、基本能力、专业设置、专业构成等方面,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在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根据学校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现实目的,分阶段地进行。比如,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科领域,把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地进行。

坚持德才兼备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要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就必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道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当前,人才培养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德才兼备”为核心。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德才兼备”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它既要在各类学科中增加知识,又要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培养。同时,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其职业道德,促进其全面发展。

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为高校课程思政提供有力的支持。要使课程思政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必须重视课程思政,促进“大思政”理念的形成。在学校进行顶层设计是很关键的,这要求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有关课程的思政建设,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教职员工真正认识到高校育人的重要意义,真正承担起教师的职责,并将其纳入到全员育人的教育体系中。在建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学校要把课程思政思想贯穿于师生关系之中,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素质提升为核心的服务和育人机制。服务育人,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文化修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实现“服务”的目标,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加深对教育职责的理解,培养和解惑。因此,高校应从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入手,以实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层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线,拓宽教学领域和教学手段。高校要构建一套以立德树人思想为导向的课程思政系统,探讨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使其他学科的教学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使其与不同的课程目标相结合。在教材方面,要作好相应的调整,增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丰富和完善各类课程的思政要素。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从而达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目的。课程思政要求各门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紧密联系。因此,大思政学科与学科之间应紧密联系、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思政”教学系统。

突出显性和隐性两种模式的相互影响,显性教学的目的是明确的。在实施该模式时,教师要制定课程思政的必要条件,撰写相应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要提高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必须注重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协同效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高校要通过对高校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将其作为一门显性的教育课程,让其了解、接受、认同,从而使其意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高校要将其纳入“隐性”教学之中。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功能,不断地进行改革,使其科学化。二是要完善高校的课程思政制度,使其与课程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是很有意义的,每一门课程都在展示自己的价值,并努力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课程思政的构建,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与支撑。

强化课程思政的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灵活运用参与式和探究式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些措施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达到“思政”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学通信软件等进行教学,或是引进雨课堂、 MOOC等,构建现代课堂,让课堂更加生动,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学效率,提高课程思政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方面协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信任。

南昌师范学院“以美为本”的特色课程为思政的实践。本文以南昌师范学院某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为例,因其特殊的条件,采取了网上授课的形式。在思政课程中,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把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透过相关的纪录片,让同学们对中国老字号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根据时代潮流,引导学员进行品牌再设计。二是优化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通过案例,让同学们了解中国设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此外,为了有效地完成课后的补,我们将在课堂上进行随机的小测验。三是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正确认知。利用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诸如哔哩哔哩、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为学生们开设专业博客,并将其与专业有关的内容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介绍专用软件给学生,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便于以后的复

美育是以培养文化人为核心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已成为高校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把其纳入到学科的课程之中,使各学科能够协同发挥,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德育系统。课程思政是通过多元协调、自然融合的方式来实现的。在实施课程思政战略的过程中,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其与专业相结合,实现显性与隐性相结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学校要坚持把知识、技能传授与品德修养相结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中心任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为我国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者:吴沁园    南昌师范学院)

来源: 光明网


标题:探索美育特色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地址:http://www.rgmgy.com//rmjj/41755.html